談到企業管理學,大家總是想到一句琅琅上口的順口溜-「產銷人發財」,然而五管其實各有特色,因此期望藉由簡短的介紹,讓學弟妹們能夠初步了解各領域之特色,並從中探索自身的興趣所在,進一步於各領域中發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做為激勵自己的動機與規劃未來之生涯發展。
【人力資源管理】 文:周家鈴
談到人力資源管理,你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是招募、徵選、訓練還是認為總括所有有關人的事物都是人力資源管理?這些都沒錯,招募、徵選、訓練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功能,經由招募,吸引合適的人選投履歷,再經由徵選,去挑選適合組織的人進來為組織貢獻心力,而訓練則是讓這些新進員工可以更快熟悉組織,並且被雕塑成為組織想要的樣子,以協助組織達成其目標。成為正式的員工之後,薪資、福利制度、獎酬制度也是人力資源的一環,簡而言之,成為組織的一員後,員工是脫離不了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可是和組織息息相關的。
中正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擁有多位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教授;專長於生涯發展的連雅慧老師上課生動活潑,常會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同學更能深刻體會當下決策的感覺。陳加屏老師擅長以系統動力學、全盤考量的角度來看每一件事情,讓學生了解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而態度親切的艾昌瑞老師,則專長於領導方面,例如:組織領導以及人文領導。楊文芬老師的研究則著重於招募及甄選,教導學生如何挑選適當的人為組織效力。中正企研的人資有著各領域的師資,相信學生必然可以學到很多。
【財務管理】 文:朱清立
Ø 淺談財管
掌握解讀數據與報表的能力、看到數字背後的意義,分析後做出最具價值的決策,是每個走財管領域的人應具備的基礎技能。若說史學工作者是讓歷史說話,那麼財管就是讓數據自白。無論是公司理財,解讀財務報表,對企業行為望、聞、問、切,做內部診斷,找出病因並改善之,以提升企業對內與對外的營運績效;抑或是在金融領域,如何透過金融市場操作,廣開財源,在一堆堆數據中泳渡,不斷尋找獲利之機等,財務管理總脫離不了數據,因此,欲成為財務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鍛練自己對數字的機敏度,察覺數字所傳達的真相與意義,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
Ø 立足中正
中正大學企研所,擁有優良財務管理師資,提供多元的研究領域與廣泛的課程規劃,包含財務管理三大領域(投資學、金融市場、公司治理),所上老師講授課程的方式與內涵,也與商管MBA學生的需求適配,除了教導與訓練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外,還會與其他領域管理意涵做結合,避免為學如掘井、坐井觀天,培養學生跳脫財務框架,了解財務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運作關係,思索如何達到綜效等,不僅內外兼備,也完善了身為一位商管MBA的管理學識與解讀數字的能力。
另外,本所老師也建議學生修習中正財金所開設的課程學分,如計量方法及特定金融商品等相關課程學分,加深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Ø 展望未來
放眼未來職場,財務管理未來出路相當廣泛,舉凡公部門政府機構或私部門公司理財、金融服務以及證券投資等工作等,可見財務管理已是一被廣為應用的專業技能與知識。
在日趨競爭的職場環境,喻其如「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般亦不為過,如何在這充滿挑戰的戰場上生存? 唯有依靠學校紮實且多元的訓練以及與理論與實務的扎根,方能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運籌管理】 文:李啟銘
「運籌管理」是我們常說的生產作業管理,其涵蓋的領域相當多元,如專案管理、供應鏈管理、品質管理與企業資源規劃等課程。生產與作業管理是企業的核心活動之一,它牽涉到所有作業的流程,和其他部門的活動也高度相關,包含:預測、資源分配、設計產品和服務、活動排程、存貨管理、品質保證、激勵員工、設備佈置等。在日常生活中與實務決策面應用非常廣泛,提供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幫所有活動做出一個優先順序,同時決定分配的資源多寡,做到利用有限的資源,有效率地完成所有的活動。
即使大學非本科系畢業,仍然可以進入這領域並且有所表現。所上老師都非常堅強,目前中正企研運籌組有四位老師,每位老師領域和專長都有所不同。陳世彬教授研究領域為模糊理論、非線性規劃、隨機/模擬最佳化;陳明德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全球運籌與供應鏈管理、作業排程、企業資源規劃;葉丁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應用作業研究;黃正魁副教授為商業智慧/資料探勘、資訊管理、電子商務,不同研究領域的師資,讓同學有更多元化的選擇。
在學習的過程中,其實不應把自己侷限在五管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欲成為一個專業的經理人,便應該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以便做出最佳的決策。舉例來說,運籌管理可利用「排程」的技巧幫助人管部門排班,使用”模擬”可以做財務分析,”預測”能做市場調查,但是,若一點也不了解其他領域在做些什麼,花費苦心學習到的方法就不能妥善運用,鼓勵各位多多嘗試、學習,「從多元角度思考,你將會更與眾不同!」
【行銷管理】 文:邱家盛
中正企研所的行銷領域課程是與行銷所共同開設的,碩一上的行銷管理會與行銷所的同學一同上課,激發不同的想法,結合多元的創意。
何雍慶教授為所上最資深的教授,擅長領域為策略行銷及創新管理,發表過數十篇學術研討論文及著作的何老師,主要教授課程為碩一上的行銷管理;在企研所你還能修習莊世杰副教授所開設的廣告管理,想知道平時所看到的廣告是如何從劇本撰寫、拍攝到廣告採買,廣告管理這門課會讓你體會到拍攝廣告不是你所想像的這麼簡單;蘇宏仁副教授專精於消費者行為及網路行銷,蘇老師的獨特教學風格,讓你上完課後更能洞悉消費者多變的心理;每年都接至少數十場演講的曾光華副教授更於每學期開設不同的課程,如:服務業行銷、影像故事行銷,引導你如何架構自己的思考、用故事包裝行銷。每學期曾老師都會分派不同的專案,讓你自己為產品說故事。盧龍泉副教授擅長於多變量分析,對於未來有志要往行銷領域的同學,基本的統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游蓓怡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通路管理與品牌管理,課程中加入生活中常見的通路,讓同學了解理論與實務的結合。
行銷已是一門沒有界限的知識,每個領域、甚至是生活中的大小事,其實都和行銷息息相關。而所上的豐富師資及多元行銷課程,絕對能幫助未來想選擇行銷領域的同學對行銷有深度與廣度的雙重了解。
【策略管理】 文:王筱婷
策略管理與擁有鮮明特色的五管不同,那究竟什麼是策略管理呢?
「策略」源自於希臘文,本是軍事方面的用詞,1930年代,美國管理學家契斯特‧巴納德(Chester I. Barnard)在《經理人員的職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一書中認為,領導人主要的工作是管理和擬訂戰略計畫,他應特別注意與公司策略有關的人或組織的行動,將「策略」的概念帶入了管理學的領域。
策略管理乃是中正企研獨樹一幟的研究領域,用以培養系統化的思考模式,透過多面向的分析,以期能找到最佳的方案,如我們在閱讀個案時,可從作者的立場,自己主觀的想法,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第三人的角度,或是跳出情境等方法進行分析與思考。
策略管理是一門滲透於各功能的學科,「整合能力」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故必須要對各領域有所涉獵,建立廣度後再於五管中擇一作為專才加強深度,才能真正達到「見微知著、明察秋毫」,在競爭的職場上成為無可取代的策略人才。
中正企研的授課方式採用「哈佛式個案教學」,個案教學屬於高度互動之教學方式,學生於課前對個案深入閱讀並澄清其中問題後,在課堂中與老師或同學進行意見交流及決策點之討論,過程中會有質疑或是你來我往的辯論,然課程的最終目標並非得到一個共同的唯一解,而是透過互動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口語表達及臨場反應,每一次的上課皆是深具意義的挑戰與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